January 25, 2023

富人和普通人思維,三大不同是什麼?

我實際觀察的富人行動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我身邊有位曾開店做生意,已經半退休,月賺 50 萬的朋友,他算是我眼中的富人,我看著他經歷潮起潮落許多年。

加上自己當自由工作者三年,正嘗試創業中,在看待金錢、人、資產三方面有許多變化。

因此這篇文想從金錢、人、資產三點分享,我所經驗的普通人和富人思維差別。很期待擁有不同思維的你也分享觀點。

一、金錢


我過去上班的普通人思維是,每個月賺的三、四萬薪水,都最大化儲蓄率,盡可能存下來。

我不亂花錢,但也存不了多少錢,假設一個月存一萬,一年最多才存 12 萬。

我後來發現什麼問題?當我年收接近百萬、破百萬時,一年大概能存 60-70 萬以上,突然認為先前的省吃儉用,更該拿來投資自己、其他事物,才是更好選擇。

近期創業階段,則是把錢用來請外包、精進工作設備與軟體,更進一步運用金錢。而最大化存款,不再是我的首選。

富人朋友則怎麼做?

朋友當年是做買賣生意,他最初看準這門生意會紅,選擇和家人借錢租店、買設備。

朋友家也是做生意,有三個兄弟,不窮也不算富,家裡湊了幾十萬給他嘗試。

「借錢」這件事,從來不存在我腦海裡,這是我和朋友一大不同。

他生意上軌道後,開始花錢送禮、交陪、各種請客。請店內員工、合作廠商、幫助他的人吃飯。

這是另一個很大不同的花錢方式。我過往頂多花錢和朋友、家人吃飯,請客、送禮則少之又少。

這些被請客的人,會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專業回饋給朋友,這是沒有標價的無形交易。

在朋友心中,請客不是把錢變不見,而是轉換成了其他價值,我過了好久好久才看懂這件事。

接著談用人。

二、用人


我在上班時,從來沒有花錢請人,存錢都來不及了,怎麼可能把錢給其他人?我自己「花時間」做就好啦。

在當自由工作者時期,我接到的案子,通常不是一人之力能完成,我才開始學會找合作夥伴、外包,一起完成更大案子。

我不再想著「設計、工程、專案管理全都自己來」,賺最多錢。而是找各個專業領域的能手,高品質完成專案,讓案源細水長流。

除了花錢請人,我也試過跟合夥對象共同承擔支出、利潤,或用金錢外的利益交換,例如我提供諮詢服務,對方幫我畫一張插圖。

我漸漸懂了一件事:資源交換存在多種形式,不只金錢一種。

我的富人朋友更進一步,他很常「自然地」請我幫忙,我看出這是一種習慣:能不自己做,一律運用周邊資源請人協助。

朋友將身邊一切資源化為己用,他是資源連結者,修理機台、管理店面營運、招攬業務,幾乎都是其他人幫他做。管理,大概是他負擔最大的工作。

三、資產


上班階段,我大概只有「朋友」這項無形資產,其他都沒有。

在當自由工作者時,我成立「西打藍」品牌,累積了些信譽、專業。品牌能為我帶來機會、案源、合作。

其他還有我 2022 年出版的兩本書、大量放在網站上的作品、兩個社群帳號,都是我的無形資產。

富人朋友除了創立店面招牌,還把錢轉換成房子、股票、古董、好車等資產。

好車不是落地打折,是消費品嗎?朋友認為,他開好車去談生意,客戶會認為「朋友有賺錢」,談成生意的機會就大增。那輛車為他帶來更多賺錢機會。

額外分享朋友一件不算資產,但換成資產的東西:借據。

朋友曾用一筆上百萬高額借款,談到一間小套房作為本金 + 利息的交換。

借款這條路不容易,朋友曾被跑票、跑路,虧過上百萬。但是,這是我從未想過的賺錢、資產轉換方式。

不用每個人都是富人思維


上述三點,是我總結在錢、人、資產三方面,普通人與富人的思維不同。

兩種思維沒有對錯,我也不會建議你要往富人思維邁進。

若要說一個,自己體會走向富人思維最大的困難,絕對是「行動力」。

例如我常問人:你自認擁有富人思維嗎?你有按照富人思維行動嗎?

前者回答一半一半,後者回答則多數否定。

至於為什麼?我也還在思考觀察,如果你有想法,歡迎分享告訴我。

最後,我近期有打算辦 20 人內的金錢議題交流分享活動,是線上測試場,有興趣可以私訊我。目前已經有 10 位朋友報名參加,歡迎來聊。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sidd.blue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