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8, 2023

受邀演講,最「不該」分享哪些內容?

成為你也喜歡的講者吧!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幾個月前,我接到嘉義大學的演講邀請,學校沒有指定講題內容,而讓我發揮。我那時不斷想著一件事:

「有非我分享不可的事嗎?」

答案是:沒有。

分享經歷?

我活到三十歲,確實有許多神奇經歷,轉職 3.5 次、經營自媒體、寫書...,但是,我的個性和學生完全不同,我喜歡的事,喜歡的生活,跟他們有何關係?

經歷分享,默默在心裡劃了叉。

分享工作內容?

我自己都無法確定三年後,當前會的技能是否已過時,加上過往經歷在 AI 來臨後,已經改變太多太多。分享這些過時內容,根本是在害學生吧。

工作分享,也被我劃掉了。

分享知識?

兩個小時演講時間,即使我語速在快,知識濃縮多麼密,會比無窮無盡的網路資料,學校圖書館的知識還多嗎?何況誰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知識?

知識分享,是最不適合的題目。

究竟,我該分享什麼才好?還是乾脆兩小時讓學生做自己的事,可能都比分享無用內容更好?

我一面有些懊惱答應邀約,一面回想自己曾幾何時被演講感動過?

我忽然想起在大學時,曾有一堂我從未翹過的課,並且超期待上課時間來臨。

期待原因,不是老師上課有趣,或是一門爽課,而是老師從未教導知識,只不斷重複一件事:提問。

那時候很流行一本書:《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老師很常取材書裡的道德兩難題目,在班上舉行分組辯論。

我好喜歡討論時,被思考衝撞的過程,有夠過癮,並從此愛上哲學。

我想著,或許可以用同樣作法,改以人生為題,和大學生們進行一場思辨討論?

於是我把演講分成上下兩部,前半部讓學生模擬我的人生,回答:

「該當記者,還是前端工程師?」
「該力求穩定,還是當自由工作者?」
「該努力賺錢,還是創業一搏?」

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職涯命題。

而後半部則回到學生身上,讓他們寫下未來職涯目標,並分組討論進行。

規劃完兩小時演講後,我心中充滿不確定性,不知道大學生會不會回覆我?是否興致缺缺?又或只想安安靜靜聽演講,覺得我超煩?

我緊張了好幾禮拜,擔心這二十頁簡報檔,會不會因為沒人回應,很快就講完,最後只能和學生互看尷尬?

我過往主持活動時,很常運用互動模式。上一次新書分享會的演講也使用過,效果極好。但是客群不同,不曉得學生是否和主動參加活動的社會人士一樣,反應熱烈?

直到演講前幾分鐘,我還不斷在擔心,並懊惱幹嘛要弄那麼複雜,而不做個幾百頁簡報,跟過去一樣進行就好?

終於,演講開始了。

每當我拿起麥克風,我彷彿換魂般,會完全忘記緊張,充滿信心。

兩小時後,我超開心,因為活動進行超順利!

這次參加人數約十來位,因為一個月後,學生就要畢業,多數人去打工賺錢,有些人在準備考試,班上只有少數人參與。

有來的同學,幾乎都拿超過兩次麥克風,並且分組討論踴躍。

總之,活動超乎預期順利結束,終於卸下重擔了。

會有壓力的原因,是邀請我的大四學生子庭,是讀者,也是朋友。我不想辜負信任邀約,但又不想分享自認無意義的內容,才嘗試新作法。

幸好成功了,並且據說是系上有史以來互動率最高的一次演講!

有了這次體驗,未來接演講時,我都會運用透過對答方式,大幅提高互動率。

這不僅讓參與者有機會思考、發言、對話,講者也能從他們身上學習。

結束緊張許久的演講,加上前幾天結束一個壓力超大合作案後,整個人輕鬆好多,人生又回到自己掌舵中。

我在留言處分享學生私訊的演講心得:

(想看看我,請搜尋 YouTube 頻道:西打藍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