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30, 2024

開公司前的擔憂

是我想太多?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最近在籌備開公司,但在過程中有莫名擔憂:

「哇,每個月要會計師費、登記地址費,營所稅 20% 也太高了吧?」

「公司申請在台北的話,好像資源會比較多,該怎麼選呢?」

「資本額是做什麼的?公司虧損能拿來用嗎?」

這些當下無解的問題,讓我浮現:「繼續接案不是很好,何必搞那麼麻煩?」

腦中充滿各種想像、擔憂。直到我冷靜下來。

冷靜後的反思


我開始盤點:

「我手上案源充足,即使開公司有支出,其實也不影響今年收入。」

「會計師費、登記地址費,最多一個月 5000 元,一年 6 萬也還好。」

「稅金是有賺才要繳,而且有蠻多方式抵稅,沒有 20% 那麼誇張。」

我冷靜盤點後,擔憂情緒才漸退。

於是反思: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開公司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開通金流服務,以及有些案子需要開發票。」

再自問:「有沒有其他深層原因?」

「有,我想探索新可能。」

我自由接案已經 4 年了,很熟悉接案流程,很早就想嘗試新可能。

釐清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後,接著再反思:

好處、壞處是什麼?


「開公司有哪些好處?」

「能有更多信任感,獲得更多機會與資源。」

「有壞處嗎?」

「多了額外開支,要處理不擅長的行政事務。」

盤點完好處、壞處後,我發現最初的擔憂幾乎都消失了。

為什麼我一開始會這麼擔憂?

刻意換位思考


因為當我遇到不熟悉的事物,我原生的第一反應是想到:壞處。

直到我刻意練習,除了看到壞處,也要記得:

1.搜集資訊,分析事實

2.撇除其他,問自己喜不喜歡

3.盤點好壞處

充分想清楚後,做決定。

如果只有單一思維


如果我只能想到「壞處」,我什麼事都辦不成。

若只想到「好處」,可能會忽略風險。

若我忘記問自己「喜不喜歡」,可能很快會失去熱情。

若沒有「充足資訊」,可能會做錯決定。

寫下這篇文,提醒自己做決定前,可以盤點這四個面向後,再做決定。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