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14, 2025

我討厭明明夠好了,卻想要更多的自己

請好好活在這裡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我今年有 2 次,
很不喜歡自己的時刻。

那個聲音說:
「為什麼你不知足?」

一次是關於自由,
一次是關於金錢。

▎不用上班的日子,很幸福


我早上醒來,
沒有訂鬧鐘,
被陽光曬醒。

我可以自由決定今天要做什麼,
不用通勤、沒人管我,
這完全是理想中的幸福。

但我適應了。

早起後,吃早餐、工作,
心情沒有特別起伏。
彷彿理應這樣。

我到底怎麼回事?
這是第一次,好討厭這樣的自己。

▎錢,夠用了


我今年很幸運,
有幾位長期穩定的客戶,
也有超高單價的合約。

今年需要的錢,
早已足夠,
但我還是有「再多賺一點」的慾望。

這是第二次,好討厭這樣的自己。

錢,夠用了,
我卻沒有停下來。
到底為什麼?

▎這樣的性格,怎麼來?


我剛接案時,
並沒有「穩定」的接案管道。

我是因為累積許多老客戶,
加上建立穩定案源的商業模式,
才解決「穩定」難題。

但是我已經習慣「求生」,總是心想:
「我要開拓更多收入源,存更多錢才好。」

這可以無限延伸下去:
更多客戶、更多收入、更多更多。

這或許是人類的求生機制,
也可能是接案初期遺留下的症狀,
但它不再適合我了。

▎好處是,我走到了現在


我會求生,
是因為從中獲得很多好處。

我能遠距工作,
可以自由選擇工作內容,
選擇喜歡的客戶。

但壞處也很明顯:

「好不容易達到目標,
只是享受片刻而已,
卻覺得自己在偷懶。」

難怪我會那麼喜歡那本,
描述我永遠難以抵達的境界的書。

▎《我可能錯了》的啟發


《我可能錯了》的作者,
原本是基金操盤手,
後來不再使用金錢,離開家庭、國家,
也放下所有人際關係,
去泰國森林當和尚。

他的世界裡,
沒有賺多賺少,
沒有世俗成就感,也沒有焦慮。

就只有呼吸,
只有當下。

他選擇每天只問自己:
「我有活在當下嗎?」

我無法活成他的模樣,
而這也是我喜歡的原因:
「他擁有我永遠達不到的狀態。」

▎允許自己慢慢進步


我知道自己做不到,
因為要接受自己「退步」,
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
我可以允許自己「慢慢進步」。

並且要慢慢學習接受,
自己總有一天,
還是會停止進步。

但那並不代表,人生沒有價值:
「你有沒有,認真對待眼前的人?」
「最近有感動的事嗎?」

這些思考,才更珍貴。
思考到這,我好像懂了。

▎我們本來就什麼都有了


人是很容易習慣、適應的動物。

一開始,會因為自由而感動,
之後就習慣了。

一開始,會因為月收入突破而興奮,
之後開始覺得不夠。

但回頭看,
我們早就擁有所有需要的東西:

穩定供應的水、電,
有冷氣、有馬桶,
餐餐能吃飽,手機有最棒的音樂和電影。

這是百年前的人類,
敢想但得不到的,
我們都擁有了,卻不知足。

▎不要叫一個快樂的人,追求更多


社群媒體裡的每個人,
都在「更自由、更有錢、更快樂」。

看久了,就算原本覺得自己過得不錯,
也開始焦慮:「是不是我太慢了?」

我明白了,
人們其實不需要更多,
而是要看見,自己不會知足。

當有人活得足夠快樂時,
我們不該叫他追求更多,說著:
「往前走,你會更快樂。」

那些能平靜過日子的人,
才是好值得學習的模樣。

我希望自己,
可以成為那樣的人。

▎所以,我想對自己說


如果要留一段話提醒自己,
我會說:
「請設定上限值吧。」

一年的最高收入,
每週的最高工時。

當自己超過一個數字,
就告訴自己:「夠了。」

請停下來,
感受現在的空氣,
看著你眼前的那個人。

不要總是想著下一個、
再下一個。

請好好活在這裡,
就足夠了。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