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接案真的很難。
這 5 年來,
我經歷好多接案關卡。
如果哪個沒跨越,
我都走不到今天。
這篇文,
想盤點接案的 10 項難關。
如果你正在接案,
一定很有感:
1.收入不穩的恐懼
每個接案者,
一定經歷過這階段:
「這個月收入,竟然只有幾千元。」
你心想:
「收入不穩,會持續多久呢?」
這是很難熬的時期。
你不再像正職上班時,
每月有薪水進帳。
即使你有案在跑,
也不一定很快入帳,
不得不燒存款。
我是直到案源增加,
以及有老客戶,
才比較安心。
2.還能回職場嗎
離開職場,
你就不再累積工作年資。
當你接案越久,
一定會心想:
「以後想回職場,還回得去嗎?」
「人資會怎麼看我的履歷?」
我是直到真正了解老闆心態後,
才緩解這項擔憂。
因為知道,
年資只是一種判斷標準。
你能證明自己的價值,
才真正重要。
3.對能力的懷疑
開始接案後,
你不再有同事,
也跟熟悉的業界分開了。
你日常的工作,
漸漸跟上班時期不同,
開始累積很不一樣的能力。
你可能會擔心:
「我現在累積的技能,職場還需要嗎?」
我後來決定,
要深耕行銷、業務、品牌力,
以及一次次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才擺脫自我懷疑。
4.案子時多時少
有時,我們即使有案在身,
還是會擔憂:
「案子若沒談成,又要去找下一個了。」
因為接案多是專案制,
做完一個換一個,
延續性不高。
有時快談成的案子,
忽然就沒了,
這時就會很焦慮。
我後來決定用年度來計算收入,
才稍稍擺脫案源糾結。
5.家人的不理解
接案為了省錢,
大多會搬回家住。
剛開始接案可能還好,
但當家人每天看你在家,
不免會關心:
「你現在有在上班嗎?」
無論解釋幾次,
他們都不一定能理解你。
我是直到做出點成績,
好好跟他們分享,
家人才漸漸接受這樣的工作型態。
6.身邊人的眼光
接案者一定會有個共鳴:
「我跟朋友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了。」
這很正常。
因為工作型態不同,
工作內容也很不一樣。
我後來是開展新的交友圈,
自辦活動,也參加活動,
這才認識相似工作的朋友。
7.找不到案源
這是名列接案前期,
最大的擔憂:
「找不到案源。」
接案新手沒經驗,
認識的人也不多,
初期沒案源很正常。
有時努力了,
也不一定有效果,
這會讓人很挫敗。
我接案初期,
聯繫所有潛在合作對象找案,
才這撐過初期難關。
而今有了老客戶、
也有了品牌,
才解除這項大焦慮。
8.我這麼做對嗎?
接案以後,
你就成為異類。
因為身邊很少人和你一樣,
選擇「不穩定」的職涯道路。
接案者很自由,
因此,要主動探索,
才能找到獨屬自己的路。
這是件很難的事。
我後來選擇一邊接案,
一邊創業,
漸漸釐清眼前路徑。
但也摸索了好久好久啊。
9.很難不跟人比較
接案後,
跟前同事比,有過更好嗎?
對比接案同行,
我的服務有差異化嗎?
「我要更努力跟上別人。」
接案者,
依舊免不了跟人比較。
我後來理解到,
對方有美好成果,
是付出了我看不見的代價。
如果我真的想得到好處,
必然也要接受那份代價。
10.模糊的未來
有件很少人提的事:
「接案者的未來,是什麼?」
是接更多案?
還是開公司?
這畢竟是很新的職業,
我們可說是第一代。
我目前看見的有 3 類:
一類是帶著接案養分,
回職場工作,發展的很好。
一類是深耕接案,
把品質做到最好。
最後一類是像我,
走向創業的道路。
▎接案很難
接案很不輕鬆,
有好多的隱藏代價。
但這些,都是有回報的。
這些上班學不到的技能,
給了你選擇權,
可以自由選擇未來道路。
如果從來一次,
我會走一模一樣的路。
謝謝自己 5 年前的接案決定。
也謝謝這些年的努力,
才有現在的好多可能性。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