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前幾天去演講,
有人問:
「你是怎麼沒有內耗的?」
我想了很久,
回顧這些年做的事,
我想到的答案是:
「放下你控制不了的事。」
「同時,主動創造你想做的事。」
為什麼會這麼說?
▎提案的內耗
我剛接案時,
蠻常有小內耗。
例如我提案後,
對方可能好一陣子沒回覆,
我就會擔心:
「是不是提案內容不好?」
「還是我剛剛說錯什麼?」
但又不好意思問對方,
只能自己空想、消耗。
接案第一年有過好多相似經驗,
超級煩。
後來我慢慢改變了。
▎主動求援
我曾是接案來者不拒的人,
雖然工作收入很好,
但有一陣子快累壞了。
印象最深的一次,
是我人在嘉義準備演講,
但手上案子頻頻修改需求。
我終於受不了了。
於是提出結束合作,
並幫對方找人手支援。
想不到最壞情況沒發生,
反而對方很不好意思。
這讓我有了新體悟。
▎放下你控制不了的事
原來很多擔心的事,
根本不會發生。
其中最不該擔心的,
就是「你無法控制的事」。
例如很多人不敢發文的原因,
是擔心別人認為,自己寫的不夠好。
然而你再怎麼擔心,
也無法控制別人的評價、喜好。
我們應該專心在更重要的事。
▎你可以控制的事
我們無法控制別人怎麼想,
但能控制什麼?
「我們的行動。」
我們在設定目標時,
很常設定無法控制的事,
這會讓你心驚膽跳。
你應該設定自己可以控制的目標,
再去努力達成。
我舉三個例子:
▎案例一:社群
我最近的一大改變,
是大量放下對「社群數字」的控制。
追蹤數、讚數、開信率,
都是我無法控制的事。
然而我可以控制:
一週要寫一篇文章。
我若真想看數字,去做數據分析,
會選擇晚點看,
不讓數字影響創作慾。
▎案例二:提案
再來是提案。
我永遠無法決定客戶的選擇,
因為其中有太多變因。
但是我可以做到:
努力了解客戶需求、努力準備提案。
最後能不能成,
就讓客戶決定吧。
這也是一種課題分離:
「分辨課題後,專注自己的。」
▎案例三:犯錯
我們總會犯錯。
失言、講錯話、做錯事,
你因此傷害了別人。
無論你如何做,
都無法控制對方原諒你。
但是你可以做一件事:
不斷道歉。
這些是完全不一樣的生活哲學,
它慢慢消除了我的內耗。
▎治療你的拖延
當你少了內耗,
就能專注做自己的事:
發一篇文、運動半小時、
關心一位老朋友。
跟你說一個秘密:
「行動,才能帶來動力,而不是反過來。」
請好好的、重複看這一段話。
▎你還是會內耗
剛開始練習,
你還是會有內耗,
但沒關係。
當發生內耗時,
請看看自己,是不是又把注意力,
放在你無法控制的事情上?
久而久之,
你的內耗會越來越少,
人生也會簡單許多。
有時候,
大腦就只是要你找事情來做。
去專注在自己設定的行動吧。
▎別回應別人了
最後再說一次:
「放下你控制不了的事。」
「同時,主動創造你想做的事。」
別再回應、等待、焦慮別人的反應了。
或許更極端的想:
在你我離開世界的 30 年後,
或許不再有人記得你我。
這段話聽起來可怕,
但也許能讓我們慢慢的,
從別人的目光中解脫。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