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我以前非常直男,
可以很直接說,
我在 18 歲以前,
幾乎沒有考慮過別人的感受。
我很少站在別人的視角,
想像對方處境下的艱難。
那時的自己,自我中心到不行。
至今,我仍然有件困擾的事:
「我很不會稱讚、感謝、安慰親近的家人。」
最近我看了部短短的日本實驗影片,
這才理解,人是如何理解其他人的感受。
▎日本紀錄片
這是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影片。
影片中,老師把國小生分成兩區:
一區的人不好,
另一區則是正常。
結果,不好地區的小孩,
被排擠,被認為會做壞事,
兩方因而推擠吵架。
突然,老師說弄錯了,
原來另一區的小孩,才是不好的。
沒錯,立場突然轉換,
變成另一區的小孩被霸凌。
影片最後,小孩們明白霸凌的荒謬性,
看懂了歧視的肇因。
我瞬間弄懂自己是如何養成感受力。
▎轉職的苦
我最早分享文章的主題是轉職,
那時引起很多人共鳴。
我寫下了:
對未來的不確定;
對自己能否成功的懷疑;
還有放下過去的沈沒成本。
我永遠記得某天晚上,
寫程式寫到想哭,
因為不知道未來到底長什麼模樣。
從此,
當有人要轉職時,
我好懂他的艱難、擔憂、不確定。
慢慢的,我能感受到的越來越多。
▎上班的苦
我當年決定離職前,
是心裡有太多不喜歡:
不想通勤浪費生命;
覺得自己像個 NPC;
還有其他想做的事。
後來,我也把這段歷程寫下來,
又獲得好多人的共鳴。
我的感受力,
慢慢擴大了,
以前看不懂的苦,漸漸懂了。
▎內向人的視角
近年,我有一個不是親身體驗,
但我理解了的視角:內向者。
我以前從不明白,
為何會有人不喜歡講電話?
好像手機響了,像是要他們的命。
直到身邊越來越多內向者,
聽他們的感受後,
我總算理解了。
自從我認識內向者後,
我對相似性格的人,會多一份在意,
多替他們著想幾分。
而這份擴張的感受力,
讓我更貼近世界的真實樣貌。
▎讓我看懂世界的豐富
我看懂了上班的糾結,
以及創業的難處。
我看懂左派的理想,
以及右派的實際。
我看懂人的本質是一樣的,
只是環境造就我們的不同行為。
這份多元視角,
讓我幾乎能和任何人溝通對話,
讓我不會輕易下定論,
也教會我:世界沒有標準答案。
▎有了感受力,才有細緻
感受力的具體呈現,
是細緻。
同樣一聲感謝,
同樣的雙眼對視,
有感受力的你,能分辨不同。
你看得懂別人的貼心,
你說的那聲謝謝,
代表你讀懂別人的心意。
而當我有能力看見時,
我會對他說:
「我有看見那份心意。」
▎選擇對的人,展現這份超能力
文章看到這裡,
你會發現,
沒人生下來,就能感同身受。
當你體會過越多,
用心聆聽的越多,
你會慢慢養成感受力。
而,
選擇對誰展開這份感受力,
是要好好決定的事。
但要記住,
沒有人一定要理解你展現的感受力,
這就是慎選對誰綻放的原因。
▎曾經的白目
我是曾經的直男,
曾經不忍直視的白目。
很謝謝這些年,
自己做過的決定,
以及那些,願意和我深談的人,
這才讓我學會那些細緻感受。
感受力,不是能一堂堂學習的課。
但最好的教材,
已經存在於每一次的對話中。
如果你擁有這份超能力,
相信你的日常,
雖然有些喧鬧,但也會很豐富。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