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19, 2020

誰是被害者:無聲的墜落

時間可以改變人的觀點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活著比尋死勇敢(雷)


《誰是被害者》中,有兩句話令我印象深刻,一句是:「活著比尋死勇敢。」另一句先留個伏筆。

看完劇後,回想起第一次見到墜樓自殺的場景,是在消防專救隊服役的某夜。

當時一接到救護台通報,我和值班學長隨即趕往事故地點,但到了現場,學長卻要我站遠些別過去,因為他「心裡有數」

很快地,學長檢查完後,就宣告因死亡已久,施救無效,所以也就不需要救護員,而是得找葬儀社協助。

那時我只能遠遠望著,而和我一起出勤的學長回來後,則像見慣似地說:「走了走了,這裡交給其他人處理,該回去補眠啦。」當時是凌晨三點。

聽著家屬的啜泣聲,我沒有跟著流淚,因為當時的我,也快對死亡麻木了,隨著按壓 CPR 的次數越多,眼淚越少、心情越平靜,但心跳還是很快,我無法想像墜地時的痛楚,心想,難道內心的傷痛能比外傷還要劇烈?劇烈到得用這麼大的痛楚,來結束生命嗎?

但這需要時間


《誰是被害者》這部劇,我一度以為是在鼓勵人自殺,因為江曉孟對游誠皓說:「如果真的受不了,我陪你去死。」這句話,像是黑夜中的微光,會讓無力立足於社會的人感到被愛、被在乎,而共赴末路。

但我更喜歡最後在獄所裡,徐海茵對李雅均說的,也是另一句印象深刻的話:「時間是可以改變人的觀點,但這需要時間。

可能再多撐一下,朋友就會帶著歡樂來找你。
可能再多撐一下,弟弟妹妹就會捎來一份早到的生日禮物送你。
可能再多撐一下,擦身而過的陌生人將遞一把傘來為你擋雨。

但這需要時間。

如果不介意,我們也該為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擋些雨。

就像是趙承寬和小廖在結局裡,陪著被害者父親吃火鍋的場景,那一幕充滿溫情,雖然我很受不了兩人一直拍桌,偵訊室的桌子很無辜。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