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ust 17, 2022

蘭嶼的團體生活與交友日常

在異地的快樂與不喜歡,讓我提前回島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在蘭嶼當志工兩週後,隨著案子增多的壓力,加上內心一直有股想回本島的推力,我離開了蘭嶼,轉而到花蓮獨旅,並一邊思索那份回本島的推力是怎麼回事?

我在蘭嶼的日子,有大半時光是快樂的,當然也有些不喜歡。先說說快樂。

所有到蘭嶼的人,特別是小幫手與旅人,心都會變得特別開闊,比平常更容易親近。我每天都在顧雜貨店、挫冰店、導覽的過程,認識新朋友。

甚至會因為認識太多人,常常忘記誰是誰。記得有一天參加蘭嶼朋友的父親節燒烤活動,其中有女生過來打招呼,說昨天有跟我聊幾句,但我完全不記得...

當中最開心的,是在蘭嶼結識好多深刻情誼,例如:

認識了一起住雜貨店的人類學教授,我們一起聊著對當地傳統、文化、性格的觀察,一起煮飯吃飯,晚上喝酒吐吐心聲。

認識一位到雜貨店借充電器的女生,他說起自己到處流浪,從台北到恆春定居的故事。他身上的自由氣息至今令我難忘。他回恆春後,我們還時時講電話閒聊。

認識同為志工的夥伴,第一週天天一起喝酒。在我離開前幾晚,我們還到海邊對著月光暢聊好久。

認識一位跟著男友回蘭嶼生活,並愛上當地的女生。我們在雜貨店認識後,有天到夜市閒逛遇見他在擺攤,一起聊了在蘭嶼與本島的不同生活。

有天顧挫冰店時,認識一位帶家人旅行的女生。當晚約他和朋友一起夜遊、喝酒、躺在涼亭看流星。我們是有話聊的文字同行,寫這篇文前,我們還一邊電話閒聊,一邊聽他彈唱,覺得很幸福。

除了認識朋友外,顧雜貨店、挫冰店時,招呼客人也是我的樂趣。我也好愛和朋友、老闆(招募志工的人)一起煮飯,在涼亭聊天的日子。

不喜歡的地方,只有少數時刻,都是自己主觀的原因。

身為自由工作者,我不喜歡被管,不習慣賣斷時間,但我沒有深刻認知,直到來蘭嶼才明白。

我住家地方有門禁,三餐得一起煮一起吃,加上不是自己家,有很多規距需遵守。這些都是必要配合,但我還是好不習慣。

另外,每週有五天工作日,需要顧店與導覽,我做得很開心,但不喜歡被管理,習慣由自己安排怎麼做事。

最後也因為案子壓力越來越重,我選擇提前離開蘭嶼。

我思考著,不喜歡「被管」的原因是什麼?我給自己的答案是:我不喜歡顧慮管理者的情緒。

如果管理者是理性工作,我沒問題。但若工作過程,需要顧慮管理者的情緒(臉色),就會需要遵守潛規則。例如上班時間必須就定位,或是不能表現輕鬆模樣,以及當沒事時,需要主動找事做。

我已經習慣用工作量衡量價碼,多的工作就需要額外收費,除非自己主動。這扯遠了。

在此次體驗志工後,我更明白自己喜歡與不喜歡什麼。要說在蘭嶼最大收穫,除了認識朋友,必定是更認識自己。

每當遇到不喜歡、揪心的事,一層層剝開內心的不舒服後,所看見的,總會是最真實的自己。我過了好幾年才學會,看見自己後的下一步,不是遠離與排除,而是接納這構成自己的一面。

看見真實自己後,不必去服膺社會需求改變,變得圓滑;也不是讓社會適應你,充滿菱角。而是要接受與活出自己的生命風格,變得獨一無二。世界上的工作和生活那麼多種,找到最適合自己方式過日子,才能好好活在並享受當下。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