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追求完美,行動力差,都只是結果。核心原因是:比較心態。」是這篇文的總結。
我剛畢業時,非常喜歡發想企劃,有各種創業構想。例如擺攤、線上賣產品、兼職副業。
但是,我一樣都沒做到。直到工作五年後,才終於離職接案,30 歲才嘗試小型創業。
為什麼?
因為怕失敗、怕跟別人比較輸了、怕被笑。
這些焦慮總和,導致行動力差。
核心原因出在:「別人。」
只有最完美,才認可
我有一位專門做工藝品的朋友,他有很強烈優越感。
他曾說:「簡單的東西我不做,只想做困難且複雜的事。」
他非常熱衷學習,時常默默潛修,打磨作品,只要作品跟別人比起來,不夠出色,就不會分享到社群。
我起初覺得這樣很好,但漸漸發現,他幾乎不再分享。因為他力求最完美,不到最高標準,絕不發表。
力求完美的核心原因,仍是:別人。
我不再熱愛跑步
別人是如何影響我們?我們可以回想小時候第一次跑步。
我小時候很喜歡跑步,去學校、回家都用跑的。
直到有一次小學開始舉辦跑步比賽,我才意識到:「原來我跑得這麼快啊。」
我從主觀喜歡跑步,變成客觀發現:我跑得比人快。
然而,永遠有人跑比我快。
當他們在時,我就不想跑步,因為跑不贏。
我不再因為喜歡而跑步,而是為了贏過別人。
長大後的我們,無時無刻活在這種「客觀比較」中。
因為有別人,我們才焦慮
當你過得很快樂,別人卻說一句:「就只是一般普通人的生活。」
這時,焦慮開始了。覺得自己不過如此。
當你認為老闆人很好,待遇不錯時,朋友卻說:「一般吧,勉強達到基本福利。」
這時,焦慮開始了。覺得自己工作一般,心想是不是該換工作?
我們原本並不焦慮,但當有了別人以後,焦慮就再也無法停下。
焦慮的源源不絕
你原本以為,月薪四萬夠了,但看到別人年薪百萬,金錢焦慮開始了。
你原本以為,另一半很好,但被朋友光鮮亮麗的伴侶比較後,尊嚴焦慮冒出來了。
你原本以為,自己長相蠻好看,但看見 IG 上的網紅照後,容貌焦慮出現了。
當我們過度專注外在評價,焦慮就會襲來。
焦慮是一種促使我們「更好」的動力,確實讓我們更接近別人眼中的理想生活,但也讓我們遺忘,自己真正重視的是什麼。
我們不只跟別人比,還跟一個更可怕的人比:「自己。」
別和自己比較
常聽人說:「別和別人比,要和自己比。」
我原本也贊同這句話,但近期發現,這同樣是讓人挫敗的焦慮源。
我幾年前有個很大挫敗,是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越來越不好。
以前讀書後,可以精準背出年份與姓名,後來不行了,大概一兩週就忘記,甚至新朋友的名字也忘得好快。
這時,我該自我貶抑、努力增強記憶力,還是接受自己?
面對焦慮時,學會放下
我看見自己的焦慮源,是來自別人後,我開始學習接受。接受什麼?
「當下的自己,已經是現階段能做到的最好。」
我回過頭,看剛畢業想要創業、但什麼都沒做,有些自責的自己,我只想對他說一句:
「當下,已經足夠好了。」
當自己沒有特別目標,但別人卻要我尋找人生意義時,我可以對自己說:
「我眼前的風景,已經足夠好了。」
當我面對焦慮時,我不該奮起戰鬥,而是該學會:放下。
死亡前,我想說的最後一句話
我非常喜歡《我可能錯了》書裡一段話:
「在我最後一口氣臨近那天,行行好,請別要我奮戰。
相反的,請盡全力幫助我放手。
請提醒我必須感謝一切,也對我秀出你們張開的手掌,
讓我在那個時刻來臨時,想起我要的感覺。」
這句話,不只適用於生前最後一刻,也適用於整個人生。
接受自己,更值得追求
最後,想總結這篇文的關鍵句子:
1. 當下的自己,已經是你現階段能做到的最好。
2. 焦慮促使你更好,但也讓你忘記真正重要的事。
3. 自我貶抑、努力,或接受,是三個焦慮的解方,我希望自己選擇接受。
每當自己焦慮,希望我總會想起來,自己現在這樣,已經足夠好了。
接受自己,比讓自己更好,更值得追求。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