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cember 2, 2023

時間,就這麼浪費了

一個男性的情緒穩定演進史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剛搭火車時,旁邊人的手機,不時傳來訊息聲,大概 20 秒一次。

我起初覺得有點吵,後來想想:「如果每分鐘都被訊息聲干擾,他一天時間就沒了吧。」我有些自傲的想著。

但是,難道我比他更會運用時間嗎?

我以前當軟體工程師時,經常帶著壓力下班,煩惱著明天卡關的程式。

這些擔憂,幾乎都不會成真,而我卻花時間去煩惱。

人的一天,若被這些負面情緒、訊息干擾給佔滿,時間就會消失,並且日復一日。

這讓我想起以前那些「被消失」的時光。

我曾被困在當下


以前當記者,因為收入不高,很常會計較一日的餐費與交通費,把時間花在不重要的地方。

在更早以前,我讀著沒有興趣的學科,只為了考試過關。結果,根本什麼也沒學到。

這些時間浪費,加深我的徬徨,被動等待每一天到來,從未主動規劃。

我直到認識了哲學踐行,它教會我關注每個當下,才讓我漸漸解開困住自己的結。

其中共有三個階段:

階段一:意識壞習慣


當我遇見刺激時,我不再急著反應,而是在刺激與反應之間,留下思考的空白。

例如,當我發現下個月沒案源,準備擔憂時,我不急著皺眉,而是開啟思考自問:

「沒案源,最壞的結果是什麼?」「我有哪些案源管道可尋?」

其中最關鍵的提問是:「我為什麼會為沒案源擔憂?」我內心浮出答案是:生存焦慮。

當我意識到壞習慣後,不能逃避,而需要面對壞習慣的本質。

這是哲學踐行教我的第一步。

階段二:拆解問題,一次一個


我喜歡透徹思考問題,當想清楚後,它就變成我的一篇文章。

我寫的每篇文章,幾乎是我曾經的煩惱、擔憂、負面想法。當我用文字看清它的本質後,焦慮就自然消失了。

例如我曾寫過「課題分離」的文章,此後當我遇見人際焦慮,我就會想起「課題分離」一文的解方。

這一篇篇文,都內化成為我新的信念。

階段三:永遠意識自己正在做什麼


我總是同時存在兩個「我」:

一個是真實感受的我;一個是看著自己的我,也稱為「後設認知」。

當我在火車上,聽到隔壁不停傳來的訊息聲時,「我」觀察到「自己」的焦躁情緒出現了。

接著,我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做反應?」

每當有情緒出現時,我總會開啟「後設認知」。

這樣的好處,是能更認識自己,並控制情緒。

壞處,則是會壓抑情緒,因而忽略釋放情緒,造成感受力鈍化。

現今,我幾乎不受情緒干擾,遠離負面籠罩。

平靜,成為我的主情緒。只有當放鬆時,我才會關閉後設認知,盡可能釋放多元情緒。

學會,放下


在走到第三階段後,我得到最重要的領悟是:放下。

當我失眠時,我知道,自己該放下腦中盤旋的事,才能好好休息。

當我有金錢焦慮時,我該放下對金錢的執著,因為我明明已經夠用,卻不知足。

我不再專注「想要」,而專注在「需要」。

當擔憂升起時,情緒會出現,但是它什麼都無法佔據。

此時,我感受一股前所未見的自由:情緒穩定的自由。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