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我總說:
「身邊朋友都超棒。」
這句話,是真的。
上週跟一位老朋友聊天,
他沒有官網、沒經營社群,
一人公司,卻能穩定經營好多年。
但這不是那麼容易。
他說:
「我剛接案時也很操勞,
早上 7 點起床工作到凌晨,
家庭、生活都快崩了。」
他最操勞時期,是擔任專案總監,
要盯進度、找資源、做商品,
磨了好幾年,才有現在成果:
一天可以只工作 3-4 小時,
做著自己喜歡的工作。
這篇文章,
我想記錄他怎麼做到現在的狀態。
不保證你看完就能複製,
因為他做得到的,你我不一定能做。
但可以試著參考他的路線。
▎我們為什麼搭上線?
我最近在找商業行銷顧問夥伴,
一共約了 7 人通話,
他是其中一位。
聊天過程中,
發現我們發展方向很相似。
而且,他的故事太精彩。
我寫了一篇短文分享,
結果反應熱烈,
這才決定,好好紀錄下這段對話。
▎我們曾一起上班
我們最初在一間軟體新創公司共事,
他是行銷經理,
更早以前我們是記者、同行。
他是邏輯及思緒很快的女生,
說話有溫度也有理性。
我們上班時期,
偶爾會聊聊媒體行業的變化。
離職後,
還曾約在咖啡廳聊過一次。
▎他的最初創業
當時,
他正在做一款遊戲創業。
創業很難,
他要找團隊、開公司、做產品,
每月光是薪資就要 30 幾萬。
但更辛苦的,
是遇到仿冒與法律糾紛,
讓他壓力好大好大。
後來,他慢慢轉型為一人公司,
改以接案為主的工作路線。
▎全職與接案
那段時間,
他有一份知名公司的遠距正職,
同時也接案,擔任專案統籌。
他說:
「我真的很喜歡工作,
但完全忽略了生活。」
每天七點起床、忙到半夜,沒有休息時間,
但事業成長快速。
他曾接過 Google 旗下的策略行銷案,
也擔任藝術經紀人,
幫藝術家把作品商品化。
甚至,
有藝術家因此買下人生第一間房。
而今,他為了找回生活節奏,
又轉成新一種工作模式。
▎未來各種發展
現在他正合夥準備往日本市場前進,
同時尋找資源、想方法銷售產品。
他也正發展「版權經紀」,
幫助好作品找到影視化的可能,
這是他好喜歡做的事。
再來,
他希望憑藉過去 Google 的合作經驗,
繼續接觸大型企業、做高單價專案。
最後,他總結了工作體悟。
▎找回生活的節奏
他說:
「我有限定自己,每年的收入上限,
一旦接近目標,就會刻意停下來。」
他依然不請員工,
但懂得找合作夥伴外包,
分擔執行細節。
每天工作 3-4 小時,
偶爾還是會被有趣專案吸引,
但他已學會控制節奏,
不再讓工作佔滿全部人生。
▎聰明工作,而非努力做事
聽完他的經歷後,
我發現我們都曾拚命工作,
但現在都選擇轉換模式。
我們不想只用時間換錢,
而是學會信任夥伴,建立團隊。
我們都喜歡把工作交給擅長的人,
自己專注在熱愛的領域。
「聰明工作」,而非「努力做事」,
是我從他身上,得到最大的提醒。
▎他很認真做著喜歡的事
我寫完文章後,
有分享給他看。
他說:
「當年花很多時間,
克服收入和職涯上的心魔,
希望文章減少大家對世俗定義的成功,
可以專注對事情的看法分享,
以及如何做到互助多贏。」
我們認識以來,
他都同樣關心社會議題,
因此做的事情會帶來什麼影響,
是他在意的事。
這點從最初當記者,到現在開公司,
他都沒變過。
他做的專案也大半和藝文有關,
那是他的熱情所在。
因此才選擇藝術經紀、版權經紀的工作。
他是認真的人,
我們對話過程,他能細數工作細節,
以及專案背後的理念。
而做喜歡的事賺到錢,
是他花費很多力氣,
才能有的收穫,
一點都不簡單。
他真是一位很棒很棒的人。
▎每條路,都不輕鬆
我們都想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但這條路,並不輕鬆:
你要先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方向,
這可能要花上好幾年。
然後,還要讓別人願意為這件事付費,
這是另一個門檻。
你會卡關、懷疑、重來,
但只要持續嘗試,
相信你有天會走到。
希望這篇真實的故事,
能讓你對「工作的可能性」,
有新的想像與啟發。
也幸運有契機,
可以和老朋友搭上線。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西打藍)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