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前言
這部影片是一場實驗,十五男十五女在見面前,僅透過言語、對話認識對方。如果雙方合拍,就會有一方主動求婚。而在另一方也同意婚約的情況下,雙方才會第一次見面,並一起籌備一個月後的婚禮。
但,最後真的會如期完婚嗎?真的能在沒見過對方長相、沒有實際相處過,僅透過言語交流的情況下成功締結婚約嗎?
看完影片後,我得到更多對愛情想法的驗證,而這些驗證,其實在一生的情愛中,都能找到蛛絲馬跡,而這關係到你最終會選擇什麼樣的對象。
我會就故事的三段轉折期,以及感觸最深的部分做討論。以下有雷。
蜜月
一開始,十五男十五女交錯約會,直到雙方有初步共識後,才有一方主動求婚。這時,他們才會正式見面,一起準備蜜月與婚禮。
在雙方第一次見面後,有兩個現象產生:
一是將結婚對象的外表、談吐、表情與聲音做結合。
因為在這之前,他們只能透過聲音認識對方,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
這包含熟悉對方的肢體互動、在社交場合上的他是如何溝通的,以及喜不喜歡他的長相。
第二個現象是,雙方都處於蜜月期。
這時候,雙方都相信,在愛巢(雙方實驗時的隔牆)的對方是自己真心喜歡的,所以現實社會的種種因素,都是可以被克服。對他們來說,在愛巢裡的他/她,是心靈理想的另一半。
雖然這時候發生了一些衝突,但因為彼此都想保持理想形象,所以衝突的點並不是很明顯。例如部分女生有情緒起伏較大,或是無法給出承諾等,雖然都自我壓抑住了,但到了故事最後,仍舊爆發了。
下一步會走向現實,並開始籌備婚禮,是個充滿壓力的時刻。
現實社會
回到現實社會後,種族、家庭、年齡、工作、社交媒體這些因素,都開始為愛情增添了不同味道。
這一階段將正式與雙方父母見面,而我發現,身為「父母」在面對子女婚姻時,應該做的事有兩件:
一是表達支持與尊重,尊重子女的選擇,並且無條件支持對方。
二是給予婚姻上的建議,包含應承擔的經濟需求,以及不僅僅是關心對方,連對方家庭也要視如己出這類的建議。
因為父母不應該成為子女婚姻中的阻礙。或是當子女找尋對象時,還要想著是否要迎合父母的期待,而不是實際相處時的感覺。
在結婚前,這些阻礙都有點像是挑戰,挑戰自己能不能克服如種族上的不同,或是因為年齡差距而產生的溝通困難,但在劇中會發現,以上難題其實都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困難的,仍舊是自己的那關。最後一集的結婚典禮,才是重頭戲。
婚姻
在最後一幕前,雙方都很認真的挑婚紗、選禮服,該邀請的朋友也邀了,而該見面的家長也見了。理所當然的,最後的婚禮應該順利舉行才對,結果在現實生活中共同度過挑戰的伴侶,卻幾乎在最後一幕卻步了。而卻步的時間點都是在交換完誓言後才提出的。
卻步的因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不喜歡對方的整體性。白話來說,就是對對方沒有感覺,他們無法接受一輩子就跟這個對象相處。
第二是其中一方沒有足夠的成熟度,並不知道怎麼去愛一個人。
戲中婚姻的失敗,大多數是敗在第一點上,其實在第一次見面時,那些卻步的人,就知道對方不是自己喜歡的那種長相,但因為彼此靈魂契合,所以還是想試試能否克服外表上的考驗。然而自己仍舊無法接受,強扭的瓜不甜。
第二種相對較少,因為沒有足夠成熟度的人,已經在過程中淘汰掉了,但戲中最後仍有一組,是男方認為女方的情緒起伏太大,甚至還以考驗為理由,要求男方要能接受最差狀態的我。而使男方在最後關頭認為,對方根本還沒準備好要結婚,而說了不。
但看完最後一幕時,還是很有衝擊的,因為許多人真的要到最後關頭、準備承諾時,才會聽見內心的聲音,隨之作出選擇。
而選擇說不的那一方,除了有壓力釋放感,還會有滿滿的愧疚;而那股愧疚感會讓他鄭重對待日後選擇的伴侶,更加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或許也是一件好事。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