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 7, 2020

斜槓青年:你敢用自己的方式活著嗎?

斜槓不是多元職業,而是多元人生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斜槓的最初定義


我一直以為,擁有多種收入的人,就可以稱之為斜槓。

在讀了《斜槓青年》後,我更喜歡作者 Susan 下的定義:「斜槓青年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人生價值觀,它的核心不在於多重收入,也不在於多重職業,而在於多重人生。

現在的我,有以下六種收入來源:

一,創業公司的前端工程師兼夥伴。

二,某公司的專案採訪撰述。

三,接專案的前端工程師。

四,代表 NGO 談網站外包的顧問。

五,和基隆多位團體合辦活動,接政府專案。

六,程式教學。

七,經營部落格與粉專(尚未營利)。

可以看出,我充分發揮長期累積的各個專長。過去,我必須在媒體業擔任記者,才能體驗採訪的樂趣;幾個月前,我得在新創公司擔任工程師,才有機會和夥伴一起寫程式,完成專案。

而現在的我,為了追求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而選擇當一名自由工作者。在努力找尋機會下,才談成這些自己喜歡的工作內容,能夠自由切換工作模式,運用不同的天賦與能力工作,這是過去的我所無法想像的生活。

雖然接了不同種類的工作看似厲害,但其實是很不穩定的,客戶常因私事而取消合作,每月收入時多時少,還比以前更忙了,任何粗心大意都會打壞自己的招牌。那麼,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值得嗎?

這些內在疑問仍不停追著我跑,《斜槓青年》的作者同樣經歷過這些徬徨,她也在書中針對這些省思做出回應,提供不少借鏡的地方。

五種斜槓方式


《斜槓青年》作者 Susan 是華人世界最早成名的斜槓青年之一。她的工作內容包含自媒體營運、Cross Fit 健身課程一級教練、創辦兩個教育品牌、出版四本雜誌、在北京教授百老匯爵士舞蹈,她同樣運用不同的專長,為自己帶來收入,同時也出書提供給後進者許多寶貴經驗。

其中她所分享的五種斜槓青年的類型,讓我深受啟發:

一,穩定收入 + 興趣愛好組合

這種模式適合仍處探索興趣階段的人,或是興趣的收入不足以支撐生活的人。

二,左腦 + 右腦組合

這是一種理性和創作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兩者是非常好的互補。例如工程師和畫家。

三,大腦 + 身體組合

這種模式可以讓人在腦力和體力勞動中切換,確保身心健康的平衡。

四,寫作、教書、演講、顧問組合

這是一種黃金組合,你可以透過寫作成為意見領袖,接著演講和邀約也會相繼出現,最後你還能發展教學和顧問的領域,甚至是出書,形成良性循環。

五,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也許你只有一項專長,但它要求你具備全方位能力,並涉及不同領域。例如一位平面設計師,可能也有編輯、業務的能力,才能獨立完成設計專案。

以上五種,讓我最有感的是大腦 + 身體組合。

目前的我,多數的工作都是在寫程式以及文字採訪,運用的能力都偏向大腦勞動,所以近期的目標會是培養一項靠身體勞動,來獲取收入的技能,例如按摩、煮食等。

第二有感的是寫作、教學、演講、顧問組合。

因為這四項都是我的業務範圍,的確每一項都能帶動另一項的業務成長,也對建立個人品牌有極大幫助。

為什麼成為斜槓這麼難?


既然成為斜槓的好處這麼多,為什麼大家普遍都過著朝九晚六的上班族生活呢?

作者提出多種解釋,而我最同意的理由是「習得性失助」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賽利格曼做了一項實驗。他把狗關在籠子裡,只要蜂鳴器一響,他就給狗施加電擊。狗因為逃不了所以在籠子裡狂奔,驚恐哀叫。經過多次電擊後,當蜂鳴器響起時,狗已經不會狂奔了,只是趴在地上哀叫。到了實驗最後,實驗者把籠子打開,狗也不會逃跑,而是趴在地上發抖哀叫。

通過實驗,賽利格曼提出了「習得性失助」的概念。表示人們在過去的經歷中,發現努力也無法改變現狀時,會形成一種「自己的行為無法改變結果」的態度,並長期處在無望與無可奈何的心理狀態。即使日後有機會改變現狀,也不再選擇嘗試。

這種心理狀態是不是很容易見到?

尤其是在學生時期,在學校一板一眼的教學模式下,你已經放棄對世界的好奇心,而是受到學校、同儕、家庭影響,成為大家想要看到的模樣。即使出了社會,狀況依舊沒有改變。身旁的朋友相繼到公司上班,讓你以為,成年以後的生活,就只有賺錢養家、買車買房而已,沒有別條道路可以選擇。

為了對比成年人和小孩的心態,作者說了下面一段話:

「我相信,每個五歲小孩的世界都是如此斑斕,認為自己有價值、高貴,並且個性十足。五歲的孩子就是一個這樣的貴族,他追尋自己的真理、自我完善與卓越,卻從不計算成本。不在乎金錢和家裡的存款,他給世人的感覺就是,他是一名百萬富翁。」

你我都曾經是這樣的一位貴族,一個個性十足的百萬富翁。我們只是被社會磨平了稜角而已。

對生命的執著


這本書,是作者對人生的一則叩問,積極想回答人生的意義是什麼?這也是每個人心中的疑問。

作者曾經認為的答案是「受苦」,當人經歷完所有苦痛後,生命就會結束。

爾後作者才意識到,人生其實是沒有意義的。所有的意義都是被人附加上去的,我們和動物一樣,只是為了繁衍而生存。意識到這點後,作者鬆了一口氣,不再緊追虛無飄渺的目標,而是緩下來傾聽內心的聲音,找尋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雖然如此,但是經濟壓力仍然存在,每個人都害怕當自己年老失去工作能力,若有意外發生需要醫療費時,沒錢怎麼辦?

作者的朋友瀟灑的回覆,令我震驚。他說:「既然沒有錢,那就不用治啦!

我忽然驚覺,如果要我一輩子過著不喜歡的生活,只為了延續生命的話,那我不如把生活過得精采,在人生的最後一刻瀟灑走去。想到這裡,很多對生命執著的事物,似乎都可以放下了。

結語


《斜槓青年》作者的文筆非常好,也喜歡引經據典,讓文字更具說服力。

例如作者針對創業成功的定義,用倖存者偏差的觀點,來為成功的容易度打上一個問號。

作者也引用「內聖外王」的比喻,說明自己將克己修身當作最重要的個人目標,外部的生活,只不過是內在思考的一種體現。

在世界快速變遷下,這本書仍不顯過時,依舊適合有志朝向斜槓之路的你讀過一回。

若對斜槓工作有興趣,非常推薦看 Susan 寫的《斜槓青年【實踐版】》。網路書城連結如下: 博客來TAAZE 讀冊Readmoo 讀墨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