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ober 31, 2020

哲學思考工具:論證

接受並清楚多元觀點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論證


課前作業:

因為歐洲疫情再起,德國總理梅克爾決定28天的全國「德國半封鎖令」,她發表了這一段話:

“This pandemic brings the question of freedom to the fore. Freedom is not every man for himself, it is responsibility - for oneself, one's family, the workplace. It shows us we are part of a whole."

「疫情將[自由]這個問題推到檯面上。自由不是每個人都為所欲為,而是一種[責任]—對自己、對家庭、對職場,顯示我們是整體中的一部分。」

請問你認為梅克爾誤解了自由的定義,還是你贊成自由是個人在群體中的責任?請寫下你的贊成或反對,然後用一兩個句子說明為什麼你的觀點符合邏輯!

奕緯:贊成。
每個人越約束自己,自由看起來縮小了,但因為群體集體約束,人反而更自由了。如同瘟疫下,群體自我約束。

化妝是一種說謊、一種隱瞞,他有(隱瞞)的意思,就是說謊。

合乎自然規範,是邏輯。

疑問:在一個不愛、不恨也不思考(感覺我在描述行尸走肉啊)的環境裡,如何創造出可能的合作機會呢?

--》做「合乎共同利益的事」。用偉大的詞語,就叫做「公平」、「正義」。你知道公平正義的本質,是如此消極的嗎?

公平正義是最低標準的意思嗎

共同利益是錢。

Alia自己的利益包含錢,以及以外。

公平是對同情的反對。公平就是不準同情。

同情是積極性的差別待遇

因為連最低標準都達不到 所以需要公平正義

自由是為所欲為,還是對群體的責任。

教育,培養社會菁英。字典為國家篩選出菁英。

道德秩序是違反自由,離婚是違反道德秩序,才有貞潔牌坊。

梅克爾在說社會契約。

維持社會秩序,要限制自由,是群體責任的社會契約。

為什麼覺得有趣無趣,有公平正義,會讓人覺得人生無趣。

是群體自由和個人自由衝突時,就會有贊成反對。

我們比較認同梅克爾說的,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自由是什麼。因為外面很可怕。自由很具體,只是我沒體驗過。正在擴張自己的自由。

叔本華-人類行為的動機


叔本華認為倫理學是很簡單的一門學科,他從人類行為的動機出發探討人類道德的基礎。叔本華認為人類行為的動機可以分成三種:希望自己快樂,希望眾生痛苦,希望眾生快樂。他將這三種動機分別概括為利己、惡毒、同情,其中利己和惡毒是非道德的推動力,只有基於同情是真正的道德行為。

叔本華認為很多表面上的道德行為都是出於利己的目的而做出的,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原因是個人名譽和法律規範。出於個人名譽的道德行為其目的隱含著滿足自己的意欲,希望自己獲得他人的敬意從而產生心理上的滿足。而迫於法律規範的道德行為則是為了規避法律懲罰,免於自己受到損失而做出的。這些行為在叔本華看來是沒有真正道德意義的。出於這種目的的極端形式是:一切都是我的,別人什麼都沒有。基於這個原因的庸俗情況就是我們常看到的,那些為了生理需求上的諸如食欲、性欲以及舒適等等要求而發展出來的極端不道德行為。

第二種非道德的動機是惡毒,它的目的是希望眾生痛苦。叔本華認為惡毒是無處不在的,但一般它的程度都是輕微的,普遍表現為彼此之間的漠視和反感。人類用禮貌和聰明來掩飾這一動機,所以背後的惡意中傷和謠言誹謗便相當常見。惡毒的兩大根源是嫉妒和幸災樂禍,嫉妒是與生具來無法擺脫的卑劣人性,因為嫉妒的東西本應是受到敬佩和感動的。而幸災樂禍可以說是惡毒的普遍現身,叔本華認為沒有比幸災樂禍在道德上更一無是處的了。出於惡毒的極端形式是:盡其所能地傷害眾生,一切殘忍的行為都只是將幸災樂禍付諸實施的行徑。

公平正義,通常是想把大家拉下來,而不是一起變好。跟有沒有錢沒有關係。人忌妒的是別人有的事情,希望大家痛苦。為什麼不大家一起幸福快樂就好。

快樂的人、自私的人,就是不負責任。

攻擊你的人 內心深處都是敬佩你的;對你不好的人 都是對你的讚賞。

Pei因為阿母希望你不要有病桶他不會有麻煩,是自私。阿母希望可以替代我們痛,是控制。

叔本華認為一切的非道德行為都能由以上兩種動機中推導出來。

叔本華認為真正的道德是非常稀有的,真正有道德的人也是萬中無一,他說我們會對那些道德行為產生敬意正說明了那些道德行為與眾不同,是不可思議的。他引用了盧梭的話說:「人們不會對比自己幸福的人產生同感,而只會對比我們不幸的人感同身受。」即我們的直接同感只局限於對眾生的痛苦,而不是安逸。因此,同情實質上是對眾生痛苦的感同身受,也就是將眾生與自己視為一體。從同情出發,直到高尚無私,慷慨大量,一切對於美德的贊美詞彙都出於此而沒有其他。

只有對不幸的人才有同情反應。同情之中也有優越感。

捐款是希望別人也能擁有,有些人是為了自己快樂。

叔本華將從同情出發的倫理學基本原則定為:不傷害眾生,盡能力去幫助眾生,其對應的兩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愛。公正表現了同情的否定性質,即不能忍受眾生受苦,迫使自己至少不去傷害眾生。而仁愛則表現為同情心的肯定作用,它比公正更高一個級別,即看見眾生痛苦,就像自己受苦,從而使自己去幫助一切眾生。叔本華認為這兩者都是極端罕見的,但又確實存在,即使再沒有道德的人也無法否認公正和仁愛這兩者。

梅克爾想要同情,有神性,但不可能。

能不能讓觀點這麼多元,而且他說的也有道理,讓自己快樂、讓眾生痛苦、同情。

打開酒瓶的結果不有趣,過程才有趣。

一開始大家做了選擇,運用邏輯敘述,最後要清楚大家的觀點邏輯,合乎論證。最後大家都沒有標準答案。

辯論會影響輸贏,所以需要有標準答案。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