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uary 14, 2021

隱於山海間的寶藏

基隆西岸高遠新村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走進基隆西岸碼頭、鄰近仙洞的山丘上,今日正舉辦熱鬧,在山路上能聽見《港都夜雨》曲聲縈繞;循著歌聲走入,遠遠能望見紅桌、紅椅、紅燈籠擺設,喜氣瀰漫整座山村,原來當地正舉行辦桌。

大紅桌上,玲瓏珍珠丸、貴妃釀醉雞、嗆餅飄香四溢,每道佳餚都是當地阿嬤親手烹飪。現場有主廚阿嬤一面穿著時尚旗袍走秀,一面向來客介紹自己的生命故事,畫面溫情真摯。

這裡是基隆西岸高遠新村,這天正舉行遊程導覽、手路菜教學、特色菜餚辦桌,是由基隆市政府觀光及城市行銷處投入資源,委請蚯蚓文化團隊執行,想讓基隆西岸風華再現。在探索西岸過程,執行團隊挖掘出許多珍貴寶藏。

探訪西岸碼頭豐富記事


活動規劃初期,蚯蚓文化團隊沿途拜訪基隆西岸各里,其中一處最熱情的社區,是高遠新村:

「高遠新村給人的感覺很不一樣,張和妹里長、洪順發理事長相當積極,社區鄰居之間不僅互相認識,也很團結,台灣很難得有社區這樣。」團隊執行人員說。執行團隊在探訪社區過程中,發現高遠新村人情味濃厚,社區也相當團結,並蘊有豐富生命故事等待被聽見。

執行團隊經歷討論、達成共識後,開始著手田調高遠新村長輩的生命經驗與社區歷史,驚喜地挖掘出許多有趣故事。例如一位現年90餘歲的林吳福妹奶奶,分享她年輕時期,在基隆西岸碼頭的工作記憶:

小時候的碼頭很趣味,工人會到倉庫偷偷拿些舶來品給我們見識,有茶盤、蘋果、魷魚,也有硬硬的、嚼起來很香的干貝。當時有碼頭縫紉班的女生,會挺著『大肚子』把米帶出來賣給人家,有些貨品甚至會拿到委託行賣,我們會叫他們海蟑螂。


還有一位民國38年出生的盧美君,曾擔任港務局總機一職,分享了總機工作的種種趣事:

那時要記好多電話號碼,常常需要兩隻手互接,舊總機的電話是插孔式,插錯電話就會被罵。在山洞辦公室時最累,不只要轉接外線,連內線也得轉接。

這是高遠新村住民,第一次訴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執行團隊花費許多心力,總計採訪13位社區長輩。累積14篇文章,字數共一萬三千五百字,以及近六萬字採訪記錄。

最初訪談時,執行團隊對當地不熟悉,曾以為會遇上溝通上的困難。幸好在高遠新村裡,有一位在地方深耕多年、擁有豐富社造經驗的馬玉明老師協助溝通。

馬老師相當關心高遠新村,長年與里長、理事長營造在地,推動各式活動,同時對這片景色別緻的社區有極大期許:

社區裡的人會老,房子也會老,若沒有保存起來,很多東西都會消失不見。更重要的是要適當呈現社區容貌,讓大家了解它。最好能有年輕人進來,把最原始的文化底蘊整理保存,傳承給下一代,再由他們自己說家鄉的故事。


有了馬老師協助,團隊在田調過程,進展得相當順利。

規劃在地體驗:傳統家鄉菜上桌


執行團隊與社區建立初步信任感後,一同決定在11/21舉辦熱鬧活動,並邀請社區阿嬤烹煮拿手辦桌菜。起初,阿嬤們不認為自己的家常菜,能夠搬上辦桌檯上,最後在鄰里一致推薦、里長、理事長、馬老師力邀之下,阿嬤們同意了。

在活動當天,阿嬤們穿著特色旗袍,不僅端出拿手菜與客人共享,還坐在大紅桌前,向客人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當天,高遠新村住民也擔任起導覽員角色,介紹高遠新村的前世今生,並分享酸果、醃瓜等特色菜的製作秘訣。

當日參與客人之一的林書豪分享:

每道佳餚都由在地人們烹煮,我非常喜歡超大獅子頭、嗆餅,以及綿密嫩豆腐。每一桌都有高遠新村的阿嬤陪我們吃飯,例如我們7桌的阿課姨,她從19歲就在碼頭煮飯給碼頭工人吃,還教了我一句俗諺:『苦力賺、苦力呷、三天不作當乞丐』,形容以前碼頭工作的辛苦。


發揚台灣美好,傳承長輩珍貴智慧


活動舉辦過程中,彌足珍貴的,是執行團隊花費許多時間與人力,深入挖掘地方故事、採集社區人文歷史,才孕育出此次精彩的體驗活動。活動中,也不忘連結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讓人的生命故事可以被聽見,並藉由口說與文字紀錄,傳遞高遠新村的故事。

此次基隆西岸活動企劃的最大成果,不只體現在活動上,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高遠新村長輩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生命經驗、獨特技藝,以及拿手菜,是值得述說,並且是被珍視的。

高遠新村的寶藏不只有美麗景致,還有每位充滿智慧的長輩,他們是台灣土地上極為珍貴的寶藏。期許未來能有更多人參與社區,一同保存高遠新村社區獨有的寶藏,世代傳遞這份山海之間的真摯溫情。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