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我有個困擾許多的壞毛病:當遇見多方面比自己優秀的人,在碰面前會緊張。
例如我上個月和海運公司執行長碰面議價,以及接下來五個月要採訪上海運輸業總裁,在尚未接觸前,心裡有好多擔憂緊張,會不自覺矮人一截,無法平常心面對。
不知道是只有自己會緊張,還是大家普遍也會,這篇想來拆解自己的「緊張」壞毛病。
一位朋友點醒我
有天在線上工作者社群裡,我在視訊前問大家:「碰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我會容易緊張,怎麼面對?」
一位同樣喜歡思考的朋友 Demi 直言:「因為你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把人分成不同階級。」
我瞬間像被雷擊中般,看懂自己的歧視。
因為如果對方沒有這些身份,或是沒有比自己優秀,我就不會緊張了。
意識到這件事後,事情解決了嗎?還沒。我必須再想得更深入些。
我的冒牌者症候群
於是我問自己:「緊張的源頭是什麼?」
我發現,在和客戶討論網站製作時,自己不會緊張,因為客戶對網站技術外行,我可以主導討論。
但是在採訪撰文過程,我需要快速理解對方分享的內容,以對方思維高度思考(例如管理百名員工的管理高層),才有辦法對話。
原來我在擔心:自己表現不夠專業,對方會認為我不夠好。
這是冒牌者症候群,因為客戶明明是因為我的專業,才委託我,我該對自己更自信些。
思考到這裡,我想著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相似案例呢?
大家的有色眼鏡
我案例中的歧視,是把人區分成厲害與普通。
而一般人的日常生活裡有:
我的另一半最特別,他只能對我好,不行對其他人好。
學英語、日語,比學東南亞語更高級。
來台灣旅遊或工作的日本 / 歐美人,不會中文是正常的;但是,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一定要會中文才行。
我會更袒護親近朋友,而非陌生人。
上述每個例子,都有很多討論空間,不過核心都是兩個字:區別。
看見相異
當我看見一個人比自己厲害時,表示我看到彼此的相異之處。
在碰面以前,我想像著彼此身份、收入上的差異,甚至對方比自己有自信,思維高出自己幾個層次,而使我緊張怕出糗。
然而,我常常在碰面以後,就卸下緊張情緒了。為什麼?
因為我發現對方也是人,我們相似的地方,反而比相異地方多更多。
看見相同
例如我發現彼此都熱愛文化、基隆、文字。
我和對方可能都喜歡思考、讀書、去咖啡廳。
此時我突然理解,為何兩個不認識的人,見面時會積極找對方的相似之處。
例如面對同家鄉、同大學、同年齡,甚至是同性別的人,會更有安全感。
思考到這裡,我心中緊張大大降低,好像可以用新的目光,看待身旁所有人,一切重新開始。
總結
寫完這篇文後,又更認識自己了。我從一個緊張情緒,發現自己隱性的歧視心態。
接著,我從看見對方和自己的相同之處,知道我們不需要區別,認為自己高攀不起誰,或誰落後自己,因為彼此的相同多過相異。
突然想到,我們和父母應該是最相同的人了。若有人不喜歡父母,是否意昧著不喜歡自己?這似乎是另一個話題。
好喜歡拆解自己情緒與心態的過程,對人生的疑惑又少了些,能更無畏做原本擔憂的事。
未來還想思考:為什麼歐美人相對勇敢 / 大膽,對比自己不夠有自信的原因。希望接下來幾週會有靈感與發現,或許寫文前可以再問問 Demi?
(日常生活與接案歷程分享都在 IG、限動:@sidd.blue)
閱讀量次
聯絡與合作
訂閱電子報,領「我當前 10+ 以上收入源有哪些」一文。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