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11, 2020

和創業家的一頓晚餐

如何等待題目發酵


文 / 西打藍 Siddharam

認識


前陣子在臉書的設計師社團中,認識一位剛深造回國的設計師,我們打聲招呼加了好友,就在近期,他看到我離職的文章便問,有沒有時間接案?我當然答應。

這才認識了創業家 R 先生,在電話中談完需求後,最後還是婉拒了接案邀約。但我們的關係並未結束,因為第二階段的網站工程仍有合作機會,在周間晚上,我們才正式見面,夥同介紹彼此的設計師一起吃了頓晚餐。

創業這條路


由於商業機密的關係,所以合作的內容、產品以及 R 先生的詳細背景都不會透露。

R 先生在美國、中國的科技圈待過,也曾在中國創業,開發一款 Apps。但因為產品開發速度跟不上市場步調,導致初創以失敗收尾,但仍帶給 R 先生不少收穫。

現在他回到台灣,打算開發新的產品,主打台灣市場。有趣的不是他選擇的題目,而是 R 先生看待題目的方式。題目就不便透露。

產品的發酵


我做個比喻,假設回到 12 年前,臉書、LINE、微信等社群媒體尚未迸發之時,我們所使用的是什麼?可能是 MSN,或者是即時通。

在當時,這兩款程式相當的紅,但仍然有其限制,因為還沒有到產品的爆發期,也就是網路速度夠快、足夠成熟的開發團隊,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建立;又可以稱之為天時、地利、人和,而正確的時機,一輩子就只會有一次。抓住機會的是臉書、LINE以及微信,而不是即時通。

而 R 先生想要成就的,就是抓住機會的後者,於是在產品爆發期來臨之前,他就要把產品準備好,等到時機成熟時,市場首先就會想到他。

而產品要怎麼準備好呢?很簡單,參考其他國家已經成熟的產品。台灣現今滿街跑的 UberEats、foodpanda,也都是中國開啟的一股潮流,這套外送服務的商業模式,在中國早已成熟多年,台灣只是在正確的時機點引入而已。相似的案例還包括 YouBike。

而在時機點來臨前,公司會需要販售周邊的服務,才能賺取收入,讓公司能撐過這段不明朗的等待期。

創業的未知


然而,創業總是未知的。這是我第一次聽創業家分享看待創業題目的觀點。雖然不知道最後會不會成功,以及這種觀點適不適合台灣,但總得試了才知道,畢竟,創業這種事,誰也無法給出正確答案。




閱讀量




聯絡與合作


有文字採訪、網站開發,或是諮詢需求,皆可至個人網站參考作品,並聯繫 IG

或是想分享心情、聊聊天、交朋友,可以來秘密通道找我唷。

Email: frank@siddharam.com

訂閱: